在古建筑的施工中,石作工程的量比較大。從基礎部類的施工中,臺基構筑中就涵蓋了許多稱呼不同的石作構件。其次是柱子下端的托石又稱柱礎,根據其使用部位不同,又有垂帶石、踏跺石、硯窩石。以上這一部類的石構件在古建筑的施工中是比較普遍,不管怎么稱呼,不外乎是條石、方整石、轉角石、鼓鏡石等。所以古建筑的石作施工,我們首先要熟知各個石構件的名稱,其不同的使用部位,這樣才便于我們選材,打鑿加工。
在古建筑的石作施工中,由于設計要求的不同,我們還會碰到名目繁多的石構件。如須彌座的制安在選材和施工的工藝要求都特別高,這當中束腰石、上梟石、下梟石都要打鑿精致。為了體現古建筑的整體設計效果,石作工程中的各種石構件,就其安裝的部位不同,有的要求制作細膩、小巧玲瓏,有的要粗獷、奔放厚重,這些都要求我們在施工中去體味、揣摸。
施工監理中,我們應該依據設計的要求,根據所承建古建筑的文化內涵,歷史年代的定位去選料。對不同的石構件,要根據其它裝的部位,使用的功能,確定其制作的精細程度,控制好它所應該體現的文化內涵和裝飾效果。在古建筑中石作構件都是一次成型,所以施工質量的監理不僅僅是一個結構穩固的問題,更重要的還是一個體現美學文化價值的問題